LLM学习笔记分享

模型 过程 训练 思考 R1
发布于 2025-06-27
63

我们非常重视原创文章,为尊重知识产权并避免潜在的版权问题,我们在此提供文章的摘要供您初步了解。如果您想要查阅更为详尽的内容,访问作者的公众号页面获取完整文章。

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文章主旨:

通过全面梳理和解读大语言模型(LLM)及推理模型的训练过程、技术原理与实际应用,探讨其对技术发展及个人思考能力的启发。

关键要点:

  1. LLM的训练过程包括预训练、监督微调(SFT)和强化学习(RL),三者共同决定模型表现。
  2. 推理模型的关键能力在于思考过程和逻辑推理,这种“元能力”能泛化至更多场景,但也需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
  3. 奖励机制设计从关注过程转向关注结果,通过简化结构约束,提升模型的自主探索与能力上限。
  4. 语言模型的性能受数据质量和训练策略影响,工具调用通过后训练优化实现动态能力扩展。
  5. 对AI技术的认知需避免短期过热预期,持续学习和使用技术是适应变革的关键。

内容结构:

  • 1. Andrej Karpathy讲座解读:

    讲解ChatGPT类LLM的训练从预训练、监督微调到强化学习的全过程,结合实际例子揭示技术原理及误区,例如模型对计数和拼写问题的局限性源于分词机制。

  • 2. DeepSeek推理模型分析:

    探讨DeepSeek R1的训练策略,包括冷启动、强化学习提升推理能力、两轮SFT及最终对齐过程;强调推理能力的泛化价值及元能力的重要性。

  • 3. 推理模型的使用与限制:

    推理模型适合复杂任务,但需辨别使用场景;更长的思考过程虽提升准确性,但也可能增加幻觉问题,需结合工具辅助。

  • 4. 数据质量与工具调用:

    训练数据质量比数据量更重要,高质量标注数据提升模型表现;工具调用通过特殊token设计实现动态扩展功能,减少幻觉问题。

  • 5. 模型训练启发与应用:

    通过类比人类学习过程,强调预训练、SFT和RL结合的重要性;模型工具调用能力源于后训练优化,提升效率与准确性。

  • 6. 关于AI的长期认知:

    技术发展需经过长期积累,避免短期高估;个人应通过实践使用AI而非局限于媒体资讯。

文章总结:

本文系统性分析LLM及推理模型的技术逻辑与应用实践,同时反思个人与技术的关系,建议通过实际使用与深度思考适应技术发展。

项目管理跃迁

鹅厂项目经理一枚,PMP,PRINCE2认证,ACP认证,专注于分享日常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点滴,辅以分享职业成长的思考与感悟。著有《谁说菜鸟不能成为项目经理》一书。

204 篇文章
浏览 64.2K
加入社区微信群
与行业大咖零距离交流学习
PMO实践白皮书
白皮书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