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评审速度与缺陷密度之间的相关性
发布于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们非常重视原创文章,为尊重知识产权并避免潜在的版权问题,我们在此提供文章的摘要供您初步了解。如果您想要查阅更为详尽的内容,访问作者的公众号页面获取完整文章。


麦哲思科技任甲林
扫码关注公众号

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某公司的项目分为MIS类软件开发和嵌入式软件开发,共搜集了52次需求评审的度量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这些数据涵盖了需求评审的速率和在评审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密度两个方面。
通过将MIS类软件开发和嵌入式软件开发项目的数据分别绘制成散点图(图一和图二),可以直观地观察需求评审的缺陷密度与速率之间的关系。
分析这52次评审的数据显示了一个共同趋势:评审速率的提升往往伴随着缺陷密度的降低,即评审越快,发现的Bug越少。这一趋势在两类项目的散点图中均得到了体现。
进一步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对两类项目的缺陷密度与评审速率数据进行双曲线拟合,从而获得两者之间的量化关系。
- 建立缺陷密度的过程性能基线,计算其均值以及上下限。
- 根据设定的缺陷密度目标值,确定评审速率的适宜上限。

麦哲思科技任甲林


麦哲思科技任甲林
扫码关注公众号

麦哲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敏捷性能合弄模型评估师 认证的Scrum Master 认证的大规模敏捷顾问SPC CMMI高成熟度主任评估师 COSMIC MPC,IAC 成员,中国分部主席
425 篇文章
浏览 261.7K
麦哲思科技任甲林的其他文章
《以道御术》荣耀上市,专家书评
千呼万唤始出来,《以道御术-CMMI 2.0实践指南》已经上架发行了,本书系统的解读了CMMI 2.0模型中的实践,首先介绍了CMMI 2.0相对于CMMI 1.3的变化,阐明了CMMI 2.0的核心思想与理念,然后对于CMMI模型中的每个人实践域进行了通俗的、详细的、案例化的解读,最后对敏捷方法与CMMI模型进行了系统化的对比分析,并提倡二者的互补融合。今天就来看一下业内的专家们是怎么评价这本书的:软件开发发展初期,每个程序员都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手工作坊式地交付。但随着这一领域的规模不断扩张,手工作
QA与QC的差别
昨晚与朋友讨论质量保证(QA)与质量控制(QC)的概念差别,之所以要讨论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在公司内关于质量保证活动的职责分配问题,涉及到了质量保证人员的配备的问题,因此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先来看在CMMI模型中的相关描述:1 质量保证的定义:A planned and systematic means for assuring management that the defined standar
高层经理监控项目的十一种思维模式
很多企业实施了规范的管理,是过程改进人员在推动规范管理,但是公司的中高层人员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与习惯并没有转换到新的管理水平,中高层经理没有起到以身作则带队伍的作用,导致自底而上的过程改进没有没有得到中高层经理在具体工作上的实际支持,从而没有达到很好的、很扎实的效果,因此也需要改变中高层的管理方法。首先要改进中高层经理的思维模式,其次要结合公司具体的管理流程,确定中高层具体的管理方法。以下总结了
CMMI4级实践问题30问-2
第4问 :项目的控制上、下限在项目执行中是固定的还是可变的? 答: 是可变的。 请看CMMI模型QPM PA的SP2.2: 第1条子实践:Establish trial natural bounds for subprocesses having suitable historical performance data. 注意这里提到的是trial 自然边界,即根据历史项目的数据得
浅显与深奥
项目管理类与工程类的过程域已经讲过多遍了,在每次讲课前,总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备课,每次备课,每次讲课都会有新的体会.然而仍然对CMMI中的有些概念不能准确把握,很是郁闷.忽然想起来了"简单就是美"这句话,模型是实践的总结,不是理论的总结,我也有10多年的软件工程经验了,也读了N多的书,为什么仍然在查阅了那么多资料后,仍然模型中的概念和实践映射不过来呢.如果我们专业的咨询顾问不能掌握的话,只能是模型太
加入社区微信群
与行业大咖零距离交流学习


PMO实践白皮书
白皮书上线
白皮书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