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熟度的软件估算应该是什么样的?
发布于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们非常重视原创文章,为尊重知识产权并避免潜在的版权问题,我们在此提供文章的摘要供您初步了解。如果您想要查阅更为详尽的内容,访问作者的公众号页面获取完整文章。


麦哲思科技任甲林
扫码关注公众号

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项目估算摘要
1. 估算基础
确保估算准确性需要定义估算对象的拆分粒度,识别估算对象以避免遗漏,并通过系统培训提升估算人员的能力。组织级别的估算方法也需明确。
2. 规模估算
规模估算应从主观经验升级到客观度量,通过如功能点方法等国际标准或自定义方法,确保规模与工作量之间的强相关性。若规模与工作量不相关,应考虑项目的复杂度或其他因素,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3. 工作量估算
建立客观度量规模的定量模型以预测总工作量,并通过性能基线推算各阶段或任务的工作量。关键活动如需求评审、代码评审等的最少工作量通过PPB或PPM计算。估算结果应呈现为一个区间而非单点值。
4. 成本估算
成本估算基于工作量采用定量计算方法,并且估算结果应为成本区间而非单一数值。
5. 工期估算
通过识别关键路径与链,并对工期进行模拟,计算满足项目工期要求的概率。若概率低,则优化关键路链上的任务、资源和需求。
6. 质量估算
预测各种质量活动的投入与产出并基于历史数据选择方法,评估这些活动对项目工期和质量的定量影响。
7. 评审与修订估算
保存估算记录并经过评审,随着项目进展修订估算结果。
8. 持续改进估算过程
通过对比估算与实际结果建立性能基线或模型,总结经验教训,并持续优化估算方法和过程。确保估算方法在组织内得到实施。

麦哲思科技任甲林


麦哲思科技任甲林
扫码关注公众号

麦哲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敏捷性能合弄模型评估师 认证的Scrum Master 认证的大规模敏捷顾问SPC CMMI高成熟度主任评估师 COSMIC MPC,IAC 成员,中国分部主席
425 篇文章
浏览 263.5K
麦哲思科技任甲林的其他文章
普通原因与特殊原因的区别
在SPC中,对过程的偏差区分了信号与噪音,信号是特殊原因造成的偏差,噪音是普通原因造成的偏差。这两类原因有啥区别呢?我归纳整理如下: 普通原因 特殊原因 定义 普通原因指的是造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稳定的且可重义的分布过程中的许多变差的原因,我们称之为:“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受统计控制”,或有时简称“受控”。普通原因表现为一个稳定系统的偶然原因。只有变差的普通原因存在且不改变时,过程的输出才是可以预测的。 特殊原因(通常也叫查明原因)指的是造成不是始终作用于过程的变差的原.
我所知道的富士康(1)
我所知道的富士康之序言
最近总有朋友询问我富士康的事情,问得多了,也就回忆的多了,兴奋的时候,就想干脆整理成文字吧,也算对自己自06年以来给富士康做咨询的一个总结。从06年以来我给富士康的3个事业群做过了CMMI的咨询,2次2级,3次3级,累计现场咨询天数超过150天吧,所以日积月累,对富士康有所了解。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认识他,他也认识我的人都隐去了姓名,我知道他,他不知道我的就出现了一个姓名:郭台铭。
为什么必须首先做规模估计?
这个问题客户问过我,我也解答过多次,但是我一直没有更直接的理由说服我自己,认为必须先做规模估计再做工作量估计。 比如:对维护类的项目,或者是维护类的活动,为什么要估计规模呢?项目组的人没有技术风险,对需求很熟悉。 我总结了如下的理由: (1) 以规模来估计工作量与成本 (2) 规模估计与实现的人与技术无关,比较客观 (3) 可以度量项目的开发效率:规模/工作量 (4)
为谁而活
我最近在反思人生存的目的,后来在和朋友的一次聊天中,总结了如下结论,从最根本上来讲,人活着就2个目的: 1 为自己而活。 最常见的是一些社会精英,这一类的人往往高举着为事业而奋斗,为理想而奋斗的旗号,抛家舍业,劳苦工作,其实,他们是为自己而活,是为了让自己快乐而活,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他们很高兴,很快乐,古语讲:一将功成万骨枯,得到的是自己快乐,而丧失了其他的很多东西。 2 为孩子而活。 世
MSN被盗号
我的MSN被盗号了,请大家不要打开我的账号发出的任何链接,也不要汇款。
加入社区微信群
与行业大咖零距离交流学习


PMO实践白皮书
白皮书上线
白皮书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