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职场人最大的自律:学会高质量表达


栏目介绍
云基地公众号新开设【每月一书】栏目啦!我们的目标是为大家推荐好书,与大家共同成长。在这个栏目中,我们每期都会精选一本好书,并对其进行深度解析,带大家一起探索书中的世界。
我们还会为每本书输出一份完整的思维导图,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消化书中的内容。(回复关键词领取)
欢迎大家私信推荐好书!让我们一起享受阅读乐趣,共同进步!
作者
尉雪婷 | 新媒体技术运营
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
在职场中,我们时常会面临一些尴尬的情况:当我们做工作汇报时,领导的眉头紧皱;当我们对客户进行PPT宣讲时,被打断;当我们参加会议时,其他同事却昏昏欲睡。当我们频繁遭遇这些局面时,我们就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逻辑出了问题。
“想清楚、写出来、说明白”,这三项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概括了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总是会听到很多人说”结构化思维“,到底什么是结构化思维呢?其实它的本质是一种框架,帮助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快速整理出逻辑分类,让复杂的问题清晰结构化,继而变得简单化,让我们能够快速的处理信息。
今天要为大家推荐的书籍《金字塔原理》,讲述的就是一种典型的结构化思维模式。作为麦肯锡的第一位女性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用这本书向我们详细讲解了如何思考、表达,如何建立自己的思维逻辑体系。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的思考方式、沟通方式、规范动作。
如果仔细观察金字塔结果会发现,这是一个从上到下,由窄至宽的形状,它的纵向与横向共同作用得出了一个美观的结构。
金字塔原理同理,其核心重点在于“结论先行,总结概括,归类分组”。
01
表达的逻辑
在表达过程中我们总是会习惯性地顺从自己的思维逻辑来表达。
例如当我回答一个问题“我为什么喜欢这份职业”时
大部分人的习惯性思维方式是“我的职业——我为什么从事这份职业——我从这份职业中获得了什么——如果不从事这份职业会这样”
于是我们通常的表达方式就是将这个逻辑直接表达出来:
“我的职业是老师,最开始选择成为老师更多是因为想要一个稳定的工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这个职业能够让我从小朋友的成长中获得成就感,如果不从事这份职业的话我可能也无法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能够如此奉献教育的人吧”
这个思维逻辑本身没有问题,它被称为《金字塔原理》中的自下而上思考。这种思考方式能够逐步理清自己的逻辑,确保每句话之间都有关联。
然而,当我们在表达时,会发现这样的说法略显复杂,可能让听众难以立刻理解你的准确答案。因此,在表达时,我们需要找到更简洁明了的方式。
这也就引出了书中的另一个观点: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也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同样是刚刚的例子,结论先行就是要直接概括这一段话,将你的结论先表达出来。
“我为什么喜欢这份职业”
“因为我可以从教书育人中获得成就感”
这样就可以让对话者快速理解你所表达的意思了。
自下而上思考,自上而下表达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语,而是希望我们能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这样,我们的大脑就会自动将信息归纳到金字塔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中,以便于我们理解和记忆。同时,我们也能够将经过归纳的内容以清晰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听众更容易理解。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传达我们的想法和观点。
说完了表达和思考的逻辑顺序,我们再来说一下如何养成这类思维逻辑。
我们说的金字塔,是一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结构,构建金字塔的步骤主要有:画出主题方框-设想主要疑问-写出对疑问的回答-说明背景-指出冲突-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
在金字塔结构中,要注意横向思维的运用,文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思想的概括;纵向思维告诉我们每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并按同一逻辑顺序排列,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严格的金字塔结构。
02
思考的逻辑
如果有人问“你知道如何思考吗?”,你会怎么回答呢?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个问题奇怪,人怎么能不会思考呢?我现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不就是思考的过程吗?
但是很显然,如何才能进行快速、高效地思考,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思考逻辑的关键在于运用适当的顺序,根据问题的性质选择时间顺序、结构顺序或程度顺序。而确立并运用清晰的分析和思考结构,则是保证思考逻辑的关键。通过将思考过程进行结构化,利用框架来分析问题,我们可以明确思考的路径,从而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分析。这样,我们就能够更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我们的思维逻辑。
在理清了你的应用逻辑后,就要概括出你的想法,这一步是很多人都忽略了的。概括各组思想能给受众提供明确的指导。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应该都遇到过要做“年终总结”的情况,如果只告诉你“从三个方面概括你的本年度工作完成情况”,你知道要如何总结吗?
这种陈述明显属于典型的“缺乏思想的语句”。尽管它看似给出了你的要求,但实际上却没有明确指出具体的三个方面,这使得我们不得不进行二次猜测,无法准确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这样的表达方式缺乏清晰度和准确性,使得我们很难理解对方的想法。
而如果换成“从业务目标、完成情况和个人成长三个方面概括你的年度工作完成情况”,这就属于有思想的阐述,能够准确将信息传达给受众。
在表达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思考和精确表达,以确保我们的意图能够被准确地传达给对方。
03
解决问题的逻辑
其实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掌握以上两部分内容已经可以灵活应对大部分的情况了,芭芭拉在书中指出第三部分更多是针对较长的文章写作的方法,例如研究报告、项目计划书等等。
这部分主要探讨了如何在问题解决过程的各个阶段中,灵活运用多种分析框架来组织分析过程,以便于预先整理思路。就像构筑金字塔一样,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分析框架,使思路清晰有序。
解决问题应有的逻辑:
界定问题——结构化分析问题——分析/找到解决方案——组成金字塔
提升问题解决效率的关键在于明确问题的准确性并有条理地收集数据,而这两个方面都离不开结构化分析的应用。结构化分析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步骤,分析问题的标准流程是:
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
通过遵循这个结构化分析的流程,我们能够更加有序地处理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04
演示的逻辑
在职场中,我们经常需要撰写各种类型的PPT汇报,作为辅助我们发言的重要工具,PPT的地位举足轻重。本书的第四章介绍了PPT的使用技巧,以及如何巧妙地运用金字塔结构来构建PPT内容。一般来说,一个PPT中,文字部分只占据10%的比例,而图片则占据了90%。这是因为在汇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焦点放在汇报的“人”身上,而不是过分依赖汇报的“PPT”。
通过运用精心设计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我们能够更好地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并以更生动的方式传达我们的信息。正如艺术家运用绘画构建画面一样,我们在设计PPT时应注重平衡和美感,让PPT成为我们发言的翅膀,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05
说在最后
总的来说,《金字塔原理》这本书确实是一部很不错的思维逻辑指导书,封面上标注其是“麦肯锡40年经典培训教材”还是值得肯定的。书中详细讲述了许多我们可能自认为很“简单”的逻辑原理,但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将这些零散的知识整合成一个系统的体系。也许我们以前对这类逻辑有一些了解,但却无法将其整理清楚。而通过阅读《金字塔原理》,我们可以获得系统性的了解,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有条理、清晰。
唯一的问题是这本书原书内容较为冗杂,部分案例专业性较强,需要大家沉下心来认真理解。为了帮助各位阅读,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版详细的思维导图,帮助大家更快、更系统地掌握本书知识,各位小伙伴可以回复关键词【金字塔原理】获取思维导图。
第一章思维导图预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