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实践常见困境(四)

我们在项目管理中,如何解决项目瓶颈的问题?如果要做项目的“断舍离”,有哪些好的方法做项目的优先级排序? 我们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怎样能更好的做到产品任务拆解和项目工作分解相结合? 项目的阶段管理实践中,有哪些提醒关注的问题?
01
—
我们在项目管理中,
如何解决项目瓶颈的问题?
如果要做项目的“断舍离”,
有哪些好的方法做项目的优先级排序?
项目场景:
我们在做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遇到瓶颈,比如我们做项目的时间不足和资源不够。时间希望延长,延长也许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资源希望有更多,资源多了也许会造成对项目更高的期望。
问题:
我们在项目管理中,如何解决项目瓶颈的问题?如果要做项目的“断舍离”,有哪些好的方法做项目的优先级排序?
反馈:
不同视角可能关注点不同,举例从产品需求梳理的视角思考项目内的优先。
大块分两级:(可看作是结合了MoSCoW和KANO模型。)
1、第一级:高优先需求。
将面向合规的、核心功能/价值体现的、差异性市场/价值的,归为此类。当然还可以再细分。
这部分从产品视角来看基本处于MoSCoW中的Must级。
2、第二级:一般优先需求。
这也占用主要的优先级评估工作量。
即对满意度提升效果好的。这部分可能与前面提到的差异性市场/价值体现的需求没有明确的分界,需要人为设置一些评估标准区分开。例如细分到KANO模型基本型和兴奋型需求曲线中导数大的部分。这里可以再通过权重的设置,综合考虑收益(含负收益)、成本、风险(含时间)的因素,通过综合评分来确定细分的优先级。
备注:
这个讨论中,一位老师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场景问题中是问项目间的优先级还是项目内的优先级?
这个问题提醒我们视野的宽窄对我们应对场景时的关注点的区别。
项目场景:
我们在做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需求需要梳理,也会有很多的任务要交付,项目经理的项目团队成员每天都是非常忙碌。这种场景下,有明确的产品任务分解和明确的活动匹配就显得格外重要。
问题:
我们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怎样能更好的做到产品任务拆解和项目工作分解相结合?
反馈:
常见的貌似是先PBS再WBS。(这点待探讨,大家怎么看?)
另外说到PBS还想到一点:要关注拆解后的联系。
可以从两个层面看:
(1)无论是实物组件还是服务模块,通常都是通过最终的整合提供某种能力支撑,为用户的收益达成而服务的,所以模块间的配合机制和接口就需要关注。
(2)模块间的整合不仅仅是简单的拼凑,有时在提供的服务中甚至可能是制约关系,这就更需要从产品用户角度去看,从提供的整体服务带来的整体用户价值/收益来看。
这里要提醒注意区分这几个问题的区别:为什么要做?做什么?怎么做?
PBS和WBS虽然都是分解,但本质差别很大。硬要把PBS和WBS比较,也可以先从为什么做来区分:
PBS是为了用户能获得某个价值而提供的服务产品拆分;
WBS是为了确定谁做什么任务而拆分。
拓展其他老师视角的回复内容:
【某位老师的反馈】(暂未来得及联系这位老师确认是否可署名)
PBS往下,会与需求管理对应上;WBS往下会与进度计划对应上。一个研究做什么,一个确定如何做,谁来做,什么时候做等方面的问题。
【潘继平老师的反馈】
目的不同:PBS用于明确项目或产品的最终产出物,而WBS用于划分和组织项目的工作任务。
焦点不同:PBS关注于产出物,而WBS关注于工作任务。
结构不同:PBS采用层次结构,将产出物按层次关系分解;而WBS也采用层次结构,将工作任务按层次关系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