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第6篇: 人类在不安与期待中迎接数据要素时代的到来

137 2024-02-20


【导读】本篇是《探索数据要素价值》系列的第五篇,也是本系列最后一篇。

第一篇回顾了人类生产要素发展历史,并着重分析了数据要素的特殊性。

第二篇讨论了互联网、摩尔定律和人类知识积累的价值,阐述了它们是支撑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三个支柱,这三个支柱的存在和相互作用,为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创造了必要条件。

第三篇讨论了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区别与联系,从数理原理和经济学原理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数据要素创造价值的底层逻辑,通过工业、农业上的数字化案例,具体展示了数据要素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第四篇分析了1970年以来福布斯市值排行榜TOP10企业的变迁原因,揭示了在线定律、梅特卡夫定律、沃森定律在数据要素价值创造中的重要作用。这三个定律的共同作用,不仅强化了数据要素创造价值的能力,也构成了支持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充分条件

第五篇(本篇)将讨论数据要素时代的发展趋势,分析有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探讨如何为迎接数据要素时代到来做好充分准备


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呈现加速发展趋势

伊恩.莫里斯在《西方世界还能统治多久》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分析框架指出人类已经历了单要素时代(人力)、两要素时代(人力和土地),正在进入多要素时代(人力、土地、技术、资本和数据)。随着这些生产要素的不断增加和演变,社会文明程度也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如图1所示)。

1 人类社会文明程度与生产要素使用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伊恩·莫里斯将文明程度指数的起点设定在公元前1.4万年,并假设当时的文明指数为1。因此,我们可以合理推断,在长达20多万年的采集狩猎文明时期,由于生产方式的相对原始和单一,社会文明指数及其增长率几乎为零。为了更具体地描述这一增长趋势,我们接下来用数量方法来比较不同阶段的文明发展指数和生产力增长情况。

(一)1. 18万年的农业文明指数年均复合增长率0.03%

我们先观察农业文明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情况。根据经济学原理,我们采用平均复合年增长率(CAGR,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来衡量经济指标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增长趋势。具体计算方法为:如果经济指标Q在T1年底的值为Q1,在T2年底的值为Q2,那么T1至T2时间段内Q的平均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Q2/Q1)^(1/(T2-T1))-1)。

现在,我们将农业文明的起点定在公元前1万年(T1=-10000),并假设当时的社会文明指数为1(Q1=1)。同时,将农业文明的终点设定在工业革命的起点1760年(T2=1760),此时的社会文明指数设为50(Q2=50,见参考文献1)。因此,整个农业文明时期的时间跨度大约为1.18万年。利用上述增长率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农业文明指数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0.03%。这一数据表明,在长达数千年的农业文明时期,虽然生产力有所发展,但增长速度相对缓慢。

(二)1760-2000240年科技文明指数年均复合增长率1.26%,是农业文明的42


学术界普遍将1760年英国蒸汽机的发明视为工业革命的开端,同时也标志着科技文明的发轫和农业文明的结束。在此期间,社会文明指数经历了显著的增长。具体来说,从1760年(T1)的文明指数50(Q1)跃升至2000年(T2)的1000(Q2),应用增长率公式进行计算,这240年(T2-T1)间科技文明指数的年均复合增长率1.26%,这一增速是农业文明时期的42倍,彰显了科技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巨大潜力。

(三)1960-2020年全球GDP年均复合增长率7.09%,是农业文明指数增长率的236倍,是1760-2000年科技文明指数增长率的5.6倍,彰显科技文明时期生产力加速发展趋势

鉴于伊恩·莫利斯的研究数据仅截至2000年,未涵盖近20年的全球经济发展及科技文明指数变化,我尝试采用全球GDP作为衡量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替代指标进行补充计算。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60年至2020年间,现价计算的全球GDP总量从1.39万亿美元增长至84.91万亿美元。尽管在此期间有7个年份出现了负增长,但全球GDP总体上实现了惊人的61倍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09%。这一增速是农业文明指数增长率的236倍,是1760-2000年科技文明指数增长率的5.6倍(图2、图3、附表)。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单位:万亿美元,计量基准:现价

图2 全球历年GDP总量(1960-2021年)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单位:%,计量基准:按不变价格统计

图3 全球GDP环比增长率(1961-2021年)

当然,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和购买力平价等因素对全球历年GDP进行调整和折算,实际增长率可能会低于7.09%。学术界一般认为,经过调整后的全球GDP实际增长率约为3.5%左右。即便如此,这一增速也分别是农业文明指数增长率的118倍和1760-2000年科技文明指数增长率的2.8倍。这些数据进一步证明了科技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社会文明进步中的核心作用。

(四)学者关于科技文明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原因和制约因素的阐释


自1760年人类迈入科技文明阶段以来,尽管偶尔遭遇生产力水平下降的年份,但总体上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似乎再未遭遇发展的“天花板”。众多专家和学者深入研究了科技文明阶段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原因。在对照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认为《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与《西方将主宰多久:从历史的发展模式看世界的未来》两本著作深刻揭示了科技文明阶段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动因,提出了对科技文明未来发展模式的合理建议。

喜马拉雅资本管理公司的创始人及董事长、同时也是查理·芒格家族资产管理人的李录,借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理论,阐释了分工与交换不仅在国家内部适用,同样适用于国家间的市场交换。他进一步推论出市场经济本身具有强大的规模效应,并将这些根本原因归结为科技文明的铁律:

当参与市场的人越多,参加交换的人也越多,市场创造出来的价值增量也越来越多。市场越大,资源分配越合理、越有效率,从而越富有、越成功,进而越能催生和支持更高端的科技文明。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是一个自我进化、自我完善、不断进步的机制,现代科技的融入使得这一过程变得异常迅猛。在不同市场的相互竞争中,最大的市场最终将占据主导地位,任何个体、企业、社会或国家,一旦脱离这个最大的市场,都将逐渐落后,并最终被迫重新加入。对于国家而言,增强实力的最佳途径是放弃关税壁垒,融入这个全球最大的国际自由市场体系;反之,闭关锁国则会导致相对落后。这便是科技文明的铁律。

从李录总结的科技文明铁律中,我们隐约可以看到梅特卡夫定律的影子。因此,在科技文明时代,个人、企业和国家的经济活动都受到“广义梅特卡夫定律”的影响

与此同时,伊恩·莫利斯总结并论证了科技文明发展将受到三个方面的制约,这些制约因素构成了科技文明发展的上限,有可能导致科技文明的停滞、倒退、毁灭或“重启”。

一,受到“科技文明铁律”制约。一旦一个强大的国际市场形成,任何国家都无法轻易与强大市场脱钩。脱离的时间越长,落后的速度就越快。最终,这些国家要么被迫重新加入这个市场,要么走向衰落和灭亡。

第二,核武器时代无赢家。在核武器时代,各大国都具备将其他大国彻底消灭多次的核打击能力。大国之间的关系受到共同毁灭原则(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简称M.A.D.)的制约。因此,理性的大国之间不可能展开无底线的全面战争。

第三,人类必须合作才能应对共同的挑战。在科技文明阶段,人类面临着诸多共同挑战,如气候变暖、重大自然灾害、全球性流行病等。这些挑战必须依靠全人类参与的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应对。

二、数据要素时代的前景如何?

根据伊恩·莫里斯的人类文明指数计算结果,以及我根据世界银行1960-2020年全球现价GDP增长率的推算,自1760年起的科技文明时代的文明发展指数和生产力水平一直呈现出指数级的快速增长。至今,这种增长势头并未减弱,反而随着数据要素的融入,我们有理由认为,人类社会在可预期的未来将维持甚至加速当前的发展态势。然而,许多学者、科学家和未来学家对科技文明的未来持有不同的看法。

(一)按照当前发展速度,人工智能奇点或在2045年到来

伊恩·莫里斯的预测指出,如果2000年的世界最高文明指数是1000点,那么到2050年,这一指数将达到14000点,而至2100年更是会跃升至28000点。文明指数达到28000点将带来当前人类难以想象的场景和变化,例如:

出现超过1.4亿人口的超大型城市;

战争能力比当前再提升5倍以上;

信息技术能力达到惊人水平,每个人的大脑计算能力都将超越现今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

2045年可能会迎来人工智能的“奇点”......

AI奇点的概念是由美国发明家和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在其著作《奇点临近》中首次提出的。它描述的是当AI技术发展至某一阶段时,其智能水平将超越人类的理解和掌控范围,甚至可能出现超越人类的碳硅基物种。库兹韦尔预测,这个转折点可能在2045年实现

(二)AI奇点:福祉还是灾难?


然而,面对即将到来的AI奇点,人类显然还未做好充分准备。我们无法确定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究竟是人类的福祉还是灾难。这主要是因为工业文明的历史相对较短,人类在面对如此重大的全球性技术能力挑战时还缺乏足够的经验。

回顾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类似的模式。当罗马在公元前2世纪达到农业文明的巅峰时,它面临着两种可能的发展路径:一是找到突破农业文明限制的方法,继续向更高级的文明形态迈进;二是未能找到突破之道,导致社会崩溃并退回到较低的发展水平。不幸的是,罗马选择了后者,社会出现了崩溃,导致罗马甚至整个西方社会文明发展指数下降了1/3,并在其后1700年内都没有再回到其公元前200年的发展水平。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11世纪的中国宋朝。当时,宋朝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触及农业文明天花板,也同样没能找到突破办法而进入衰退,导致东方的文明发展指数在1200~1700年的500年间比鼎盛时期的宋朝下降了近1/6。最终,还是依靠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文化、科学和技术进步推动了农业文明向新的阶段——科技文明——的转型,1760年是这个转型的关键历史节点。

因此,基于农业文明的艰难发展历程以及伊恩·莫里斯提出的科技文明发展的三大制约因素,我们在面对即将到来的AI奇点时必须保持谨慎。在人类还未充分准备好如何共同应对这一挑战的情况下,我们无法确定AI奇点究竟会对人类带来何种影响——是开启一个新的繁荣时代,还是引发一场无法预料的灾难。

(三)费米之问:数据要素时代将考验人类未来走向


当前,如果人类科技文明和生产力水平持续以现有的指数增长速度发展,我们不仅会迎来AI奇点,而且终将触及科技文明的天花板。与公元前200年的罗马和公元1100年的宋朝相比,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天花板可能更为严峻。因为,当年罗马和宋朝在无法突破自身局限时,社会和经济崩溃前还有数个世纪的衰退期作为缓冲,其衰退幅度也仅仅是峰值的1/6至1/3,且衰退后的社会仍保留了沿着农业文明道路继续发展的基础。然而,如果今天的人类不能成功突破发展限制,进而跃升至更高的文明阶段,情况可能会比罗马和宋朝更为糟糕。因为数据要素的融入虽然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也可能为人类的未来带来无法掌控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背景下,原子弹之父恩利克·费米提出的问题(又称费米之问)显得尤为引人深思,它无疑是对当代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一大考验。

【费米之问】1950年的某一天,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物理学家恩里克·费米与三位同事在午餐时讨论起了《纽约客》杂志上的一幅飞碟漫画,进而谈及了外星人。费米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外星人在哪里?”同事们意识到,他仍在思考外星人与原子弹之间的联系。

费米,这位博学且严谨的科学家,脑海中迅速闪过一系列数据:宇宙中存在着超过2500亿颗恒星,而平均每25万颗恒星中就有一颗被类似地球这样适宜高等生物居住的行星所环绕。这意味着在整个银河系中,可能存在超过100万个拥有外星生命的星球。因此,外太空很可能充满了大量的外星人。

费米进一步思考:宇宙已有145亿年的历史,而地球的年龄还不到50亿年。因此,宇宙中某些外星人的历史可能比人类地球的历史都要早近百亿年。这些外星人极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比人类更加先进,甚至有的外星人探索和开发宇宙的时间已经超过了数亿年、数十亿年。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到目前为止,地球人类并没有收到来自这些外星文明的任何信息。他们究竟在哪里?地球人类仅仅经过二十几万年时间的发展就能制造出威力强大的原子弹了,比地球人类早发展数以亿年计的其他星球生物应该早就达到了更加惊人的科技水平,它们为什么没有与我们取得联系?

作为参与制造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原子弹的科学家团队的核心成员,费米亲眼目睹了在新墨西哥州沙漠中爆炸的人类第一颗原子弹的巨大威力,也深知几年前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的巨大杀伤力,他对原子弹的巨大毁灭性力充满了焦虑和担忧。因此,他猜测:这些外星人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能会像地球人类一样不断地制造核武器,并最终导致自我毁灭。否则的话,宇宙中一定会有其他外星生物的各种信息传来,而我们也一定能够接收到这些信息。这很可能意味着先进的文明总是会走向自我摧毁的道路,然后又从初级文明开始重新发展,进入下一个发展循环。科学界将费米的这一猜测称为“费米之问”。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崛起正在推动人类科技文明和生产力继续沿着指数规律迅猛发展。无论是库兹韦尔的AI奇点理论,还是费米之问所引发的深思,都在预示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即将面临重大挑战。特别是在未来的30年里,人类必将走向以下三条道路中的一条:

第一条道路是奇点的出现,即碳硅基生物的诞生并主宰人类。这一前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也引发了对于人类未来地位的深刻思考。

▉第二条道路则是局部冲突的升级,最终演变为大国之间的核战争,导致世界末日的到来,人类文明将回到原始状态。这一道路充满了灾难与毁灭,是所有人都不希望看到的未来。

▉第三条道路是找到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继续和谐发展的方式,从而引领人类进入文明发展的新阶段。这条道路充满了希望与机遇,也是绝大多数人的共同期盼。

为了实现第三条道路的美好愿景,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人类在全球范围内就AI的发展和应用问题建立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确保AI的发展能够造福人类,防止其滥用对人类自身的发展造成伤害。其次,人类必须竭尽所能避免全面的核战争,防止人类现有文明的毁灭和重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和平、繁荣的世界。

三、如何应对数据要素时代对人类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事实上,数字经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概念早已存在,数据要素的作用正在逐渐增强,其影响也与时俱进。

以2011年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为例,这场运动持续数月,在运动的高峰期,全美有数十万人、涉及600多个城镇参与了这场运动(见图4)参与者并非传统的农民或产业工人,甚至许多华尔街的白领也参加进来,因为那些过去年薪过百万美元的交易员们的职位正在被以计算机程序为主的量化交易所取代。同时,更多过去依赖个人技能的行业也正在逐渐被AI取代。

图4 2011年的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图片来自网络)

在我国,金融行业AI专家、光大银行智能风控中心副总裁对AI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前景和对人力替代效应进行了研究,他列出了17种工作岗位在未来几年被AI替代的概率(见图5),这为我们提供了对AI替代效应的具体认识。

5 未来几年17种岗位被AI代替的概率

经济学家香帅在《钱从哪里来4:岛链化经济》中指出,学习一些高度专业化的创意技能是防止AI时代知识和技能贬值的有效方法。她列出了创意技能对应的20个典型职业在未来几年被AI取代的概率(图6),这为我们应对AI时代对个人能力的挑战提供了一线光明。

图6 创意技能对应的20个典型职业未来几年被AI取代的概率

知名AI专家、畅销书作家吴军在《智能时代》一书中对“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成因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未来社会的影响进行了全方位深刻分析。他得出了以下三点结论,总体上只能用除了躬身入局,别无他法”来概括:

首先,随着技术革命的发展,并非每个人的发展机会都会增多,反而可能会减少,且目前没有良好的解决办法。

其次,我们需要在理念上接受越来越多的事情人类将做不过机器这一事实,并根据这一前提来做出决定。

最后,虽然我们不知道如何在短期内创造出能消化掉几十亿劳动力的产业,但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如何让自己在智能革命中受益而不是被抛弃——那就是努力成为那2%的人,而不是甘于成为将被淘汰的98%的人

通过观察美国社会动向这一当代科技文明的风向标,以及我国实业界和学术界专家的研究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将被数据要素加持后的科技文明旋风裹挟着一路前行,无人能够例外。

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研究,探讨我们应如何看待当前科技文明的发展进程,并提出如何积极、主动、有为地应对挑战,以及跟随科技文明发展趋势前行的思考与建议。

(一)对个人而言,要认识到从机器到人工智能是一场场不断打破人与人之间鸿沟的革命,每个当代人必须面对这个现实


首先,蒸汽机发明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打破了人与人的体力鸿沟。在蒸汽机广泛应用之前,体力劳动是主要的劳动形式,体力强弱直接决定了个人收入的高低。然而,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出现降低了对体力的依赖,使得人们不再受困于体力的差异,智力与技能成为了新的竞争点。

接着,以福特T型车标准化流水线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打破了人与人技能的鸿沟。标准化生产流水线的引入使得每个工人只需负责一道固定工序,降低了对个人技能的要求。这一变革使得技能不再是决定个人价值的唯一因素,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变得日益重要。

随后,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人与人信息的鸿沟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能迅速获取所需信息,信息获取不再受地域限制。这一变革提升了获取、筛选、分析、处理信息的专业化能力的重要性。

现在,数据要素的加入和人工智能的崛起正在打破人与人专业能力的鸿沟。AI技术的突破使得许多传统工作面临被取代的风险,人们开始担忧自己的职业未来。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尚未明确下一个需要跨越的鸿沟在哪里,但无疑将是对人类智慧和适应能力的全新挑战。

图7 从机器到人工智能,是不断打破人与人之间鸿沟的革命

(二)对企业而言,建立学习型组织,提升感知和应变能力是应对不确定性未来挑战的正确方法


每个时代都会孕育出属于该时代的企业,然而,如何让上一个时代的企业适应新的时代变革,继续存活并发展壮大,这既是一个共同的挑战,也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

2013年,我参加了MIT斯隆商学院受托为工商银行举办的企业领导力培训班,有幸现场聆听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始人、当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的授课,得以面对面地向他请教问题。通过比较和思考,我认为彼得·圣吉提出的理论——企业依靠核心领导力来应对不确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经过实践验证的科学方法论,可以作为企业应对当前不确定性挑战的重要参考方法。

图8 彼特.圣吉:学习型组织之父,国际组织学习协会(SoL)创始人、主席,MIT资深教授,《第五项修炼》作者

彼得·圣吉在阐述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创立过程时,分享了一个壳牌石油公司请他领导开展的研究项目,项目组成员由多个专业的优秀专家和顶尖学者组成。该项目研究了150家世界级大型企业的发展演化规律,发现这些世界级大企业的平均存活年龄约为35年,其中仅有18家企业的寿命超过了200年。经过深入分析,彼得·圣吉及其团队提炼出这些长寿型公司的共同特征,即学习型组织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得这些企业具备应对变化和挑战的核心领导力(Core Leadership Characteristics),从而能够跨越两个世纪依然保持活力。他将企业的核心领导力概括为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整个企业形成对公司愿景的普遍认同。企业愿景应超越单纯的盈利目的,与社会贡献紧密相连,从而在企业内部各层级形成强烈的认同感。

第二,企业建立最高层级的协作与反思能力(他称为Collaborating & reflecting)。这意味着企业鼓励并敢于在新业务领域进行探索和发展,同时不断反思和调整策略。

第三,企业具备系统化方法来感知机会与风险(他用了Seeing System这个词组,并专门解释企业要像安装了雷达一样,始终有感知机会和风险的能力)。这要求企业能适应社会需求和技术手段的变化,准确感知机会,迅速改进问题,及时远离风险,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图8中彼得.圣吉的名言“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思考我们正在做什么,而且在于对我们所思考的事情有所行动”,可以作为对上述三个要点的高度概括。

(三)对国家而言,应遵守科技文明铁律,促进第六次(数据要素与AI时代)科技文明技术在各个领域快速传播和广泛应用,建立高质量发展文明社会

经济学家通过对人类科技文明活动历史的实证分析指出,那些必将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的力量,其兴起、传播、吸收、成熟和衰减往往呈现出大约50~60年为一个循环的周期现象。1925年,前苏联经济学家尼·康德拉季耶夫在《长波理论》一书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长波理论,因此后来的学者们通常将经济长波称为“康德拉季耶夫长波”,简称康波。

学者们认为,科技文明史上的前四次技术革命的传播遵循了康波规律,始于1990年的微电子和计算机网络时代开启的第五次康波正在世界范围方兴未艾,以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时代应如何归类,目前尚存在争议(图9)

我个人认为,应将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时代作为一个独立的康波,其起点从2020年算起。这是因为数据要素的概念由我国在2019年底首次提出,而人工智能经历多次起伏后,在2020年取得了重大进展,OpenAI公司发布了1750亿参数的GPT3.5,Tramformer模型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多个国家开始道路实测无人驾驶技术等等,而始于1990年的第五次康波无法涵盖这类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技术展示出的主要特征。

资料来源:1.前五次长波资料摘自《工业创新经济学》,克利斯.弗里曼、罗克.苏特著,华宏勋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红字标出的第六次长波,是我自己的主张。

9科技时代重大技术变革力量传播服从康波理论

在国家层面,我们应该遵循重大技术创新的发展规律。从重大技术能力的酝酿到打破现有经济范式,再到全社会的普遍吸收和采纳,需要经历一系列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因此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引导和示范,以确保新技术革命能够顺利完成其整个生命周期(图10)

图10 一次重大技术革命的完整生命周期

此外,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重大技术革命的出现和扩张并非一帆风顺。在技术的导入期(包括技术爆发和狂热阶段),往往会出现过度投资、期望与现实不匹配等问题,有可能导致先发企业破产、停止投资和观望,如果国家层面不及时干预和指导,往往会导致重大科技进展遭受挫折,错失发展良机(对应图11中的崩溃而出现断点)。历史上,因对革命性技术创新判断错误而失去发展先机的例子很多,特别是在多个革命性技术此起彼伏出现、多重康波叠加的情况下,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图11是发达国家应对技术长波发展经验的直观图解。当前,我国正在进入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革命性技术快速发展阶段,国家应加强政策引导、公共算力中心建设、高端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数据资产交易、数据安全保障等公共基础设施工作,推动数据要素和AI时代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在各个行业广泛应用,推动整个国家数字社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来源:根据参考文献6的图5-1复制。

图11 核心发达国家每次经济长波中一再出现的诸阶段


四、本系列结束语


当我写完《探索数据要素价值》系列的最后这篇文章,并一遍遍地核实数据和结论时,有两个事关当代我们每个人的疑问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

一是当前的科技文明不可能一直按照指数规律无休止地发展下去,它究竟会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达到发展的极限?

二是一旦当前的科技文明触及了发展的“天花板”,整个人类到底会以什么样的逻辑行事,最后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

没有人能够准确地预测未来,也没有人能够完全掌控整个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以史为鉴,对未来进行一些客观的观察和思考。

伊恩·莫里斯定律告诉我们:“历史,就是人类在寻求让生活更容易、更安全、更有效的方式时所创造的,尽管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懒惰、贪婪和恐惧,而人类对此往往毫无意识。”这一定律深刻地揭示了数十万年来人类共同活动的规律。在当今时代,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仍然受到这一规律的支配。因此,我们可以有理由相信,虽然发展的道路上可能会有坎坷和挫折,但科技文明的发展不会停止,我们终将触及到那个神秘而未知的科技文明“天花板”。也许,这就是人类的宿命吧。

同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指出,人类拥有其他物种所不具备的宝贵品质,如信仰、团队合作和理性思维等。正是这些品质支撑着人类从非洲家园出发,通过小分队的协作和徒步迁徙,克服重重困难,用约5万年的时间最终占领了除南北极之外的整个地球,接着历经狩猎、农业、科技三个文明阶段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当今世界文明。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景引导下,人类能够继续发挥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开创数据要素和AI科技时代的新篇章,处理好科技文明发展的“天花板”问题,不会走向“费米之问”中所描述的自我毁灭的命运。

参考文献:

1.《西方将主宰多久:从历史的发展模式看世界的未来》,[美]伊恩.莫里斯著,钱峰译,中信出版社,2011年。

2.《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李录著,中信出版社,2020年。

3.《智能时代》,吴军著,中信出版社,2016年。

4.《从金融企业视角看ChatGPT》,祝世虎,在2023 年 3 月 9 日于上海召开的2023 零售银行领导者年会暨第十八届财富管理论坛上的演讲稿。

5.《钱从哪里来4:岛链化经济》,香帅著,新星出版社,2023年1月。
6.《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泡沫与黄金时代的动力学》,[英]卡萝塔.佩蕾丝著,田方萌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xOTUyMzQ4MQ==&mid=2247483722&idx=1&sn=c82a046f5e1c8638822f8c7a4247f3ca&chksm=c1a198bcf6d611aad4495ff063b6adb1f2224dfb6cf20ffa1903b0dc0ca4c8f91254e64d1dff#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