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地面对他人愤怒的3句话(收藏使用)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 鲁迅
有多少人因为一怒失去了职场的前途,一怒失去了心仪的爱人。我们中大多数人,无论平时多么平静,都有可能非常愤怒的时候。生气不只是危害身心健康,还让我们失去了原本拥有的可能。
我有一位教练客户小王,曾和我分享他的懊悔和痛苦,经他授权分享给你听。当时,他刚入职一家大厂,在实习阶段就展示了自己过硬的本事,解决了一直困扰团队的技术难题。但他坦言,自己一直都容易发火的习惯,总是困扰着自己。没想到一次团建,因为完全误会了他人,他向整个团队发火,闹得很大。最后,失去了和自己喜欢的团队一起工作的机会。小王告诉我,他就是管不住自己,他真的不是故意的。
为了避免不因愤怒而失去更多机会,你有必要对自己愤怒的情绪有所了解。以下,我罗列了 一个表格,供你参考。
探索你的易怒程度 |
是 |
否 |
我比周围的人更容易生气 |
||
当我生气的时候,我会大喊大叫 |
||
有时,我会觉得自己小题大做了 |
||
我发现,我一看到有一些人很难不生气 |
||
生气的好处是让别人怕我,这样我更容易控制局面 |
||
我常听到让我冷静下,或消消气的声音 |
||
我生气时,仍然可以保持理智,比如砸东西都选打不烂的 |
||
我知道,不符合我期待的事情出现,我就会非常生气 |
||
我虽然不大喊大叫,但我不指责或嘲讽人,我就无法表达 |
||
我总认为我自己的事情很重要 |
||
为什么他们不尊重我的意见呢?! |
||
为什么他要和我对着干? |
如果你有5个以上的“是”,那么你需要注意自己愤怒情绪的管理了。
需要说明的是,我既不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也不是愤怒情绪的专业研究者。我只是作为一名教练实践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和自己的情绪保持敏感和好奇,喜欢建构自己的理解,拓展所学的知识。所以,我说的5个“是”的判断是基于我的经验和所学的知识。
倾听:像太极一样理解他人的愤怒
所有人都希望被人倾听,特别是人们在表达一些令自己愤怒的事情时。因为有人倾听,意味着愤怒的人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或意见。
其实,当你在听小王故事时,你就开启了理解他人的频道;在你在探索易怒程度时,你就在加深对愤怒情绪的理解。
在前面阅读的过程中,我相信,你没感觉到被愤怒的火炙烤。
因为你在用上帝视角看见这一切,你可以收下这份体验,去完成接下来的练习,像太极一样开启倾听的空间。
太极是不对抗的艺术,是引导对方充分表达的空间。
倾听:承认-接受-理解
当他人愤怒时,你可以像镜子一样,帮助对方看到自己的情绪。这表明你不仅了解情况,还能体会对方的感受,并表达你的态度,有多抱歉。
承认VS反驳
倾听对方愤怒地表达,对方需要得到你什么样的承认,这是最具有挑战的一个步骤。
你可能会想,对方的看法,我并不承认,如果我承认了,那是不是意味着我错了?
所以,通常当他人愤怒时,你会用反驳的态度来应对。
其实,当有人发怒时,你永远都可以找到一个承认的焦点——在你与对方的互动中,对方生气了,你承认的是生气这件事的真实地发生了。
这时,你可以说:“我感受到,这件事让你非常生气,这真的很糟糕。”
看看,你这样说,完全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并且把你的关注点,从愤怒的内容转移到愤怒的人身上,这会利于你更好地主导对话。
接受VS否定
在愤怒中倾听的第二关:如何听到对方认为你该承担的责任。
愤怒中的人,有一份没有被满足的期待。
之所以向你表达愤怒的情绪,是因为对方认为,你需要对他的期待负有责任。
你可能会想,你认为我有责任,我就该承担吗?
所以,当对方指责你该为此负责时,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反应,你第一时间会选择否定。
其实,不管你接不接受,在对方的世界里,你都是生气的源头。你所接受的就是对方视角中的事实,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对方可以冷静下来进行反思,从而发现他自己该承担的责任部分,从而为你和他的对话创造了可以沟通、商量的空间。
这时,你可以说:“我看到了,你真的很难受,我很抱歉让你生气。”
“我很抱歉让你生气”这样的回应,容易激发对方反思——“还有谁让我生气”。只要对方安静下来时,你可以和对方一起探讨,生气的整个过程,从中可以发现彼此责任的边界。
理解VS对立
在愤怒中倾听的第三关:如何听到对方期待事物发展的方向。
愤怒中的人往往有一种诉求,就是满足没有被满足的期待。
在愤怒中,往往失去理智思考,也失去了对自我诉求的表达,这时,需要你的倾听,倾听对方的主要诉求是什么,从而安抚对方的情绪,化解冲突。
请注意,你所倾听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对方,理解并不代表认同。
这时,你可以说:“我知道,你对这件事很失望,我很抱歉没有站在你的位置考虑。”
如果对方听进了这句话,你可以接着说:“现在,我很想了解你的具体想法,你可以喝口水,接着说吗?”
这样的的对话,对方一般会慢慢冷静下来,思考:“我想用愤怒来解决什么问题?”从而,让你彼此站在一起思考,接下来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在今天的世界中,无论沟通的方式和工具如何变化,不变的还是理解他人、开解他人。掌握倾听中的“承认-接受-理解”的力量去化解愤怒,我想这是非常值得练习的技能,期待你的练习能帮到更多人。
问题与反思
-
有多少次,我因为习惯性反驳他人而后悔的?
-
接受他人的指责会不会伤害自己的自尊心?
-
我知道理解不等于认同,但我就是不想理解他,那该怎么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