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东陈:运用GTD这三年,我的4点心得!

最早参加吴刚老师的 GTD 培训时,听到一个说法:
-
了解 GTD — 2Mins
-
导入 GTD 系统 — 2Days
-
内化 GTD — 2Years
时隔三年,我仍然不能说自己已经内化了 GTD 系统,但是在践行过程中仍然有很多感触。
加强版的 todolist
使用 GTD 的第一年,我一直把它当做加强版的todolist,我建立了inbox工作流,我创建了对应的清单。即便如此,它仍然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 不会忘记事情了。
利用系统来工作
第二年的时间我在网络上学习到了很多高级用法,例如:仪式感体系、按幸福平衡轮建立清单等。背后我的认知是渴望建立一个系统来管理我的所有任务。这个阶段我更多把自己当做一个机器,渴望为其设定一套规则,让自己高效运转。
PS:这个阶段主要参考了:《原则》《用系统来工作》这两本书的思路。
尊重人的天性
建立了所谓的系统之后,我的工作效率确实提高了,不会忘记事情,并且把自己安排得井井有条。直到18年底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累了,效率确实很高,但是效果真的好吗?这样的生活不是我追求的,总感觉哪里出了问题。
后来一个偶然机会听到了叶老师的分享,简直醍醐灌顶。让我意识到我需要重新理解 GTD 的内涵,而不是只模仿套路照猫画虎。再次证实学东西真的要在源头上学,网络上的很多信息可能会误导你。
以下是我目前对 GTD 的理解:
撕毁契约会给我们带来心智压力,GTD 则管理的是我们的承诺,对自己的承诺和对别人的承诺。
GTD 的做法是:
1、收集我们所有的承诺,通过 inbox 的体系,帮助我们收集所有的造成心智压力的事物。
2、为每一个承诺设定去处,利用清单管理将每一个承诺放置合适的位置。
-
下一步行动:已经准备好了,在合适的时机我会完成它。
-
将来也许:没有准备好开始这件事情,我决定就绪后才开始。
-
丢弃:它对我没有意义,我不需要关注
操作技巧
具体来说有以下技巧:
根据自己的熟悉程度设置项目的下一步行动数量。
我们的遇到的事务分为两类:熟悉和陌生。
熟悉的事务我们能规划出多个并行的下一步行动。但是陌生的事务我们更多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个过程中确定事务的结果至关重要。
为项目确定目标和愿景。
如果我们不定义清楚每一件事情的目标,我们怎么知道自己完成了呢?为所有的项目起一个好的名字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