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啥?这也叫敏捷?

192 2024-04-09

敏捷实践误区与案例分析

敏捷实践并不仅仅局限于应用Scrum或极限编程方法、自动化测试和部署,以及提升发布频率。许多人在公司实施敏捷时会发现,虽然敏捷教科书上的案例看起来完美无缺,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屡遭挫折。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案例都是面向消费者(To C)的互联网产品,而现实中更多是面向商业用户(To B)的应用场景。

01 为什么敏捷教科书不灵?

敏捷教科书中的To C案例与现实中的To B场景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非互联网领域。在To B场景中,产品必须具备市场上现有的所有功能以及更多的增值服务,以形成差异化竞争。这导致所谓的“最小可用产品”(MVP)规模庞大,项目周期长,无法直接照搬敏捷书籍中的方法。

02 真假敏捷?

在To B场景下,因为需求规模庞大和开发周期长,项目即使采用Scrum,也可能成为“假敏捷”。这些项目往往采取Water-Scrum-Fall模式,只有开发阶段使用敏捷的Sprint,但每个Sprint输出的都是半成品,本质上并未脱离瀑布模式。真正的敏捷应该在每个迭代都能产出可上线的产品。

03 实际案例

文章作者通过一个具体的金融业务系统开发案例,说明了如何在To B场景下实现敏捷实践。项目面临着半年内完成系统上线的挑战。通过与业务方沟通,理解监管需求,并优先实现系统的核心功能,项目团队能够在短期内满足监管机构的基本要求。同时,团队采取了“DevOps = MVP + 持续交付”的策略,通过持续上线和增量发布,最终在7个月内完成了系统上线,并实现了持续交付。

04 总结

作者总结指出,敏捷实践应围绕业务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进行,重视迭代式演进。在他所在的公司,敏捷和DevOps思想已成为工作文化的一部分,改变了员工的工作方式。作者强调,敏捷原则和价值观是普世的,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文章最后,作者提供了他的个人信息和公众号,供读者关注。

想要了解更多,点击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