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纸洞,开脑洞,小游戏,大道理(二)

撕纸洞是我在培训上面经常带大家一起玩的一个小游戏,看似非常简单,但是,针对不同人的反应,我们可以引导出非常多的思考和收获,今天就继续来讲讲曾经遇到过的故事。
故事三
有一次培训课程上,一位同学思维非常活跃,而且愿意积极地思考,看到这个题目,一下子就联想到了小时候玩的剪纸,很小的一张纸,可以剪出来变成非常长的一种效果。 他依稀还记得当时是用的一种螺旋的方法,所以就先用笔在纸上画了一个螺旋的图案,然后就满怀信心地开始了。 然而,撕出来的效果有些事与愿违,没有形成一个闭合的圈,而是成为一个框加一条线的效果,因为他是从中间开始的,A4纸的那个210×297的边框还是完整的。 这让他不由地又陷入了沉思,什么地方出问题了呢? 这时候,有其他人成功达到了目标,在对比的时候发现,有些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开始的时候就把A4纸的边界破坏掉了。大家最初认为不可能全身穿过去,就是因为无法穿过A4纸的边界,不如直接破坏掉,反而找到了突破的方法。 道理: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借鉴以往的经验,这可能是好事,但也有可能让我们的思维被限制住,反而适得其反。很多时候,我们正是需要突破已有的各种框架,才能够有新的改变,而这需要勇气和智慧并存。
故事四
一次课上,有位学员非常聪明,我给了八分钟的时间,结果只用了三分钟左右,就凭借超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超强的动手能力,一举搞定了这个题目,撕出来一个自己可以轻松穿过的圈。 我走过去,看他拿着自己的成果,非常开心的样子。 突然,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把那个洞扯了一下,结果——被扯断了! 那位学员的脸色一下子变了,“呀,你在干嘛?” “哎呀,不好意思,怎么把你的成果给搞坏了。”(其实我心里暗笑,我就是故意的~~) 他看我的眼神好幽怨啊,“那你再给我一张纸吧,我重新再撕一次。” “再要一张?为什么呢?” “本来都成功了,结果被你一扯,前功尽弃,失败了。” “真的失败了吗?” 听到这句话,他又重新开始审视那个被破坏了的结果,突然眼睛一亮,再次动起手来,不一会儿,形成了一个更大的圆圈。 真的太棒了! 道理: 很多时候,失败 = 暂时未成功 + 放弃,如果不放弃,继续根据当下的情况,努力改善,很可能就会成功,而且每次成功可能会呈现出螺旋式的增长,成果越来越大。
这个游戏还能够收获到非常多的点,比方说: 现在已经和很多人一起总结出来至少三种方法来达成目的,可以看到,达成目标不一定只有一种方法,尝试的过程可以得到更多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做事应该以目标为导向,而不是去追求标准答案。 当小组内有人搞定的时候,可以和其他人分享,那样就可以把一个人的成功扩大为团队的成功,得出:团队中的分享很重要。 在撕纸的过程中,可以撕一下,看一看是否能够有一个足够大的洞,再撕一下,再检验,不断获得现在情况的反馈,根据情况持续学习和改进,有利于达成最终的目标。 有时候会给出一些提示,比方说:撕出来的纸带并不是一条线,因为线是没有宽度的,而纸带是有宽度的。然后从中间破开就可以得到环。得出的结论是:在指导团队的时候,不一定要直接给出答案,用引导或者教练的方式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如果有剪刀的话,更容易利用有效的方法实现目标,得到:工具在有些时候很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有时候我会开玩笑,告诉大家一张纸需要一元钱,因为资源是有代价的,所以大家的心理会有新的变化,有时候会不敢贸然行动,有时候会珍惜资源,废物利用,也有比较土豪的,告诉我直接来十张。每个人对待资源的态度都不一样,这也符合《稀缺》一书中所说的道理。 总之,一个简单的游戏,只要我们可以开动大脑,不断探索,就可以在不同的场合玩出不同的效果来,让学员们收获到不同的知识和感受。
p.s. 想要看第一篇,以及更多关于“小游戏、大道理”的文章,请关注我的公众号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