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领导养成好习惯的四组对话(实操分享,收藏使用)


在人的幻想和成就中间有一段空间,只能靠期望来透过。
——纪伯伦
期望是打开生命金矿的大门
“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份最重要的期望,那么这份期望是什么呢?”
“在我们接下来的50分钟里,你期望能拿到什么呢?”
“如果你对今年剩下的三个月,有一个足以影响自己2023年的期望是什么呢?”
在做教练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楚被教练者的对话意图,并共同找出这份意图中的具体期望,也就是教练对话的课题。
在对话中,你会发现,每一句问期望的话,都容易调动人的生命能量,看向自己的积极可能的面向。
同样有积极面向的“希望”一词和期望相比,我更推荐你多用“自我期望”来让被教练者落地对话成果,甚至养成新的好习惯。
比如,我希望未来更好VS我期望未来更好。
前者是一份不需要自己投入的能量,但后者呢,容易激发谁期望什么更好的意识。
期望比希望更肯定,更具体,更需要付出,更需要一份实现期望的地图。
期望是一份套餐
只有一份积极意愿的表达并不能帮你超越现状。
当你在帮助他人养成好习惯或帮助组织养成好习性时,你需要看见“期望”的全貌:期望=积极意愿+具体动作+图景式结果。
个人习惯靠行为影响养成,组织习性靠过程设计运行。
无论个人习惯还是组织习性,只要是蕴含了“期望”,在我看来都是领导力的实践,都符合16个字的定义:把握变化-超越现状-凝聚势能-解决难题。
以下,我就用领导力16字的框架和你分享,怎样用自我期望,养成个人好习惯的教练对话。
把握变化
积极意愿 |
具体动作 |
图景式结果 |
你是怎样应对变化的? |
你了解过什么,有什么核心观点,依据是什么? | 你写过什么,你说过什么,谁会认同,谁会拥护,谁会追随? |
你期望你的什么是不变的 ? | 你是怎么思考出来的?从现在到未来,你的做法有什么样的不同或保持不变? |
这与未来的你有什么关系,什么在重复发生,谁会看见? |
超越现状
积极意愿 |
具体动作 |
图景式结果 |
你想要什么? |
你做了什么,你说了什么,你写了什么? |
最终重复发生了什么? |
你的假设是什么? |
你做了什么样的权衡或妥协? |
其他人有什么样的反应? |
你要影响什么? |
你尝试做了什么事情? |
其他人做了什么,或者回应了什么? |
你要改变什么? | 你发现了什么样的现象,分析了什么样的原因,决定了什么样的计划? | 具体重复发生了哪些变化? |
凝聚势能
积极意愿 |
具体动作 |
图景式结果 |
什么样的工作场地更利于你的工作? |
你对你工作的场地做过什么样的调整? | 你自己感觉有什么变化? |
什么样的团队伙伴更利于你的工作? |
你对团队伙伴发挥过什么样的影响力? |
团队伙伴和你一起工作的感觉各是什么? |
你总是清楚每个工作日最重要的一个工作是什么吗? | 你怎么安排每日工作的,安排的逻辑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改动? |
哪些人知道你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并为你提供支持或帮助? |
你期望什么样的人帮助你养成好习惯? |
你怎么邀请他们帮助你的? |
他人是怎么提醒你,回应你的? |
解决难题
积极意愿 |
具体动作 |
图景式结果 |
你要发现什么方面的难题? |
你长期做过什么,说过什么,写过什么? |
最终发现过什么?谁会因此受益? |
你要学习和运用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 | 你的学习计划长什么样子,你是怎样运用所学所能的? |
最终结果发生了什么? |
你怎么确定你解决难题的交付标准? |
你咨询过什么样的人,参考过什么样的标准,用什么样的优先级考虑来制定的交付标准? |
谁是你方案的受益者,具体有什么好处或意义? |
美好的自我期望,通过系统的教练,进行持续改进,就可以养成实现期望的好习惯。“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个过程并不简单,充满着各种成长性挑战,需要你从细小的地方发力,步步生莲,在每一迈出的一小步中收获行动本身反馈的能量。
问题与反思
-
如果“他”想“躺平”,没有任何的期望怎么办?
-
如果他的期望只有美好的希望,不想有投入怎么办?